今年2月16日起,复兴东路隧道正式启用电动自行车夜间过江功能。如今“新政”已经实施近半年,有市民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入口标识优化后,让过江路径愈发“丝滑”。但仍有不少骑行人深夜过江时,为了追求速度海通富配资,存在逆行、闯红灯、超速等行为,非常危险。对此,新民晚报记者再度探访进行调查。
标识改善
对骑手“友好”
在2月隧道过江“新政”刚实施时,新民晚报记者就曾连续两晚“渡江侦察”,通过实地亲身体验,发现了入口不清晰、标识不完善等瑕疵,容易走错路耽误时间,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时隔近半年之后,记者再探现场时,发现相关问题已大为改善。
一方面,是入口标识进行了优化,更加清晰明了。浦西往浦东的过江隧道入口位于复兴东路辅道和抚安街的交叉口西侧,起初这里的入口上方设置了一块标识有“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指示牌,但在夜间光线暗淡不够醒目。如今这里的指示牌换成了可以发光的指示牌,标识内容为“电动自行车进入隧道”更加精准,也能让过江夜骑人更方便地找到隧道入口。
海通富配资
另一方面,则是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后,夜骑过江者已经对两边隧道出入口的线路愈发熟悉。深夜过江的主力为外卖骑手、代驾司机及夜班通勤族,多数因高频通行已摸清路径。“刚开始常走错,现在熟门熟路,新手问我还会在群里支招。”外卖骑手小张坦言,夜间非机动车开放政策让跨江订单接单更放心,既解决了“过江难”,也能拿到更高配送费。
乱象不少
隐患令人忧
尽管通行体验改善,但交通乱象却成了新问题。不少骑行人为追求速度,闯红灯、逆行、超速等行为频频发生,安全隐患突出。
在浦西往浦东的过江隧道入口,供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道位于道路最右侧,旁边还有一条机动车道,入口上方有一组交通信号灯,每天23时之后启动,分别对两条车道的车辆通行进行控制。然而,由于深夜时分路上机动车较少,不少电动自行车骑手根本不等绿灯亮起,就直接左转进入隧道入口,甚至还有骑手直接从机动车道上飞驰而来,直接进入隧道。短短5分钟内,就有十多辆电动自行车存在闯红灯行为,能够在入口处停下来等绿灯的只占少数。
逆行现象同样常见。在抚安街东面的骑行人要找到这个入口,就需要从复兴东路绕行一大圈再掉头回来,但很多骑行人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从复兴东路非机动车道逆行回来,再转入隧道入口。甚至还有骑行人不戴头盔,载人过隧道。即便现场有执勤人员,对这些乱象也未加干预。
浦东往浦西的隧道入口位于张杨路和浦东南路路口,这里同样存在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等乱象。由于此处张杨路和浦东南路都是“禁非”路段,只有在23时之后,张杨路北面最右侧的机动车道才临时调整为非机动车道,成为电动自行车过江的“唯一”合规通道。但不少夜间骑行人无视“禁非”规定,从路口各个方向骑行而来,直接进入隧道。
还有一大顽疾是超速,按规定隧道内限速15公里/小时。但外卖小哥、代驾为了赶时间,往往在隧道内超速行驶,短短三五分钟就通过隧道,安全风险极高。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市民呼吁,隧道开放电动自行车通行,为骑行人深夜过江提供了解决路径,但骑行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安全。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管理,整治乱象海通富配资,让深夜过江之路既便捷又安全。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